微信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地名文化
西 斋(洈水镇)
信息来源:松滋市民政局 | 发布时间:2024-09-29 14:40

西斋,据《松滋县志》记载,东汉在现洈水镇火连坪村设高成县,主要是防止土司势力的入侵。因此,高成县府在这里设立军事要寨,因寨子在县城西,故称西平寨。当时,守寨的约为150名兵将,划分为50人一哨,设有正、副哨长。到南宋时,哨寨附近糕饼店越来越多,这些糕饼不用肉材,全为素料,备受吃斋念佛人喜爱。故此,西平寨有斋铺的事传得远远的,所以人称这里为“西斋”,即县城西边的斋铺。

西斋,历史悠久。有新石器时代的大台子和施家坟等著名遗址,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群。在西晋时,这里就建有寺庙,后来寺庙越建越多,最知名的有灵鹫寺、清真寺、七里庙、关庙、大庙、城隍庙等。在明代时,西斋集镇已有一定规模,主街由石板铺筑,长约1公里,格局由三街四巷组成。当时,西斋边的洈河已有商船停泊,其船舶由洈水至油水入长江。

西斋有多元的文化元素。西斋被誉为“楚国西极”和“土司边缘”。早在2400多年前,著名文人屈原就在他的《楚辞》中对西斋有过表述,并在此著有流芳千古的《九歌》。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