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地名文化
松滋
信息来源:张启跃 | 发布时间:2024-03-01 07:54

    相传松滋地名来源于安徽省。早在东晋咸康年间(355-342),安徽霍丘县东有个松兹县。当年流民避兵乱到南郡的高成县地,侨置松滋县,县治在今湖北松滋市西北,从此松滋县名延续到今。

何谓“侨置”?指中国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暂借别地为其重建州郡县,仍用其旧名。说白了,今湖北松滋市名是原安徽省松滋县的名称。

最早松兹县叫祝松,因当地松树滋生而得名。西汉高后四年间(前 184)建松兹侯国,在今安徽宿松县,文帝分淮南国为衡山、庐江二郡,庐江郡“领县第十二曰松兹”;另说汉平帝始降松兹侯国为县,贬中散大夫张何丹为松兹县令;到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东吴孙权攻占皖城,改松兹为松滋。“滋为草木多益”,是说松兹这块地方松树生长繁茂。松树是裸子植物门松柏纲植物,一般俗称为松树,常见的主要是马尾松、黑松或者油松。松树形状千变万化,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婀娜多姿,有的老态龙钟,更加上四季长青,为世人所爱。陈毅大元帅有诗赞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老先生在《论语》中道: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荀子也附议道: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魏复置松滋县于今安徽霍丘县城东东湖东岸徐郢小圩子一带,属安丰郡。晋成帝咸和年间(327-334)因避战乱,县人迁徙过江,于浔阳(今江西九江)侨置松滋县,南朝齐废;东晋安帝义熙年间(397-401)又在西汉松兹侯国故地设置了高唐郡,隋开皇改为宿松县。

夏商时属荆州,春秋战国属楚,秦属南郡。汉高祖时始设县,名高成县。县境封为“长沙顷王子梁侯国”,传三世,到王莽建立新朝,将高成县改为言程县。东汉建武(25-56)裁高成县并入孱陵(今公安县)。东晋咸康(335-342)安丰郡之松兹县部分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设县治于乐乡,在今涴市附近,从此县名延续到今。唐属江陵府,元属中兴路,明清属荆州府。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迁松滋县治于瀼口(今老城东),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县令滕琛将县治迁于今老城。明成化十二年(1476)由县令石敏中修筑土城,周围五里、高一丈二尺,设东、南、西、北四门,置楼其上;挖护城河,宽二丈五尺,深八尺。嘉靖三十四年(1555)土城渐坏,县令张家传砌以巨石。崇祯年间(1628-1644),县令何志孟又用砖石重加修造。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因农民起义军李自成路过松滋,驻扎草坪(今魏家堤一带),是时土司亦奉令安插松滋境内,知县曹鸣鹤迁县治于三冈湖之铁嘴冈(今公安县天子庙后)。清圣祖康熙十年(1671),知县李子琰将城垣稍加复修后,自铁嘴冈迁还旧治。1912 年,民国裁荆州府,松滋属省直辖。1913 年松滋属荆宜施鹤道,1914年松滋属改名后的荆南道,1915 年属荆宜道。1927 年又属省辖。1932 年后,先后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第四行政督察区。1933 年县治迁磨盘洲,月底迁回松滋城(今老城镇)。1940 年县治迁城南约八华里之车家冲,又迁麻水坪;1945 年迁新江口。1949 年 7 月后,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松滋县人民政府仍设于新江口。1995 年 12 月撤县建市,辖 14 镇 2乡。松滋因松树生长多而得名,松滋人爱松、植松,恰如松树性格正直、朴素、坚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