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地名文化
团山寺
信息来源:荆州市民政局 | 发布时间:2022-10-15 17:44

团山寺镇,距石首城区27公里,位于石首市西南,版图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3.38万人,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东南、南分别与湖南省华容县梅田湖镇、南县浪拨湖镇隔河相望,西南、西分别与湖南安乡县三岔河镇和官垱镇交界,是两省四地市(荆州、岳阳、益阳、常德)四县市的结合部,具“一脚两省、鸡鸣四县”之誉,1999年,国务院勘界确定省际边界长达32.1公里。

很早以前,团山寺镇属古云梦大泽湿地边缘,古代长江冲击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了陆地丘岗。据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团山寺镇择水而居,从事生产活动。后来云梦泽消失,古洞庭湖沼泽形成。清咸丰二年(1852年),长江马林工段溃口,未能堵复。咸丰十年(1860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从上荆江直冲藕池,决口大开后,藕池河形成。根据清光绪《华容县志》载:“自咸丰二年,藕池口溃,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无垸不冲,无冲不成河,无河不分支。”藕池河形成一条多支汊的河网,且各支汊之间又有互相联通。其中,藕池河中支,名叫团山河。该河往南下22公里处,有一个四面临水的小岛,为往来舟楫停泊提供了方便。人们称这个岛为“水浒山”。

水浒山的神奇在于象魔方一样千变万化。一遇冬季,河水较浅时,此山远看象烧制陶器的窑堆,当地人们称之为“窑堆山”;一遇夏季,洪水较大时,因岛的周边生长着许多荷叶,同时,即使河水上涨,山也跟着上浮,人们也称之为“荷叶山”。一直以来,山始终没有被淹没过,凡通江达海的大小船只,如果经过此地,那么成为了最理想的避风或补给之地。

1885年,僧人钟法坤乘船来到水浒山,耳闻目睹此状后,便视为风水宝地。他将化缘来的银两,修建了一座寺庙,用以供奉菩萨,保佑来往船只安全。不久,庙里有个名叫了空的和尚,在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团转皆江,蓬莱弱水非凡地;山峰独峙,海市蜃楼别有天”,横匾“团山寺”。从此,团山寺声名远扬,东至武昌府,南至岳州府,西至常德府,北至荆州府的善男信女接踵而来,在此求神拜佛,香火兴盛。后来,人们在此开起了店铺,生意日渐兴旺。接着,来北往的行商,十里八乡的游人香客逐渐增多,逐渐成了一个小集镇。人们把这小镇也叫为“团山寺”,成为“团山寺镇”得名的由来。1949年,团山寺庙被毁。因河床逐年不断抬高,“水浒山”逐渐被水淹没而消失,每逢河道低水位季节,遗址可现。

土地革命时期,团山寺镇是鄂西及后来的湘鄂西根据地的要塞,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也是贺龙、周逸群率部东进洪湖、南下洞庭、西进湘鄂川的秘密交通线上的一处必经之地。1943年2月、侵华日军进犯石首,在县长梅壮宇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新任县长王斌收集四散官员,将县政府迁至团山寺附近的曹家场。1948年1 月5日,国民党县政府迁至团山寺集镇办公。仅过了12天,集镇发生火灾,烧毁市面房屋三分之二,临时县政府办公地点也未能幸免。

1955年,团山寺设立人民公社,在石首西南片区充分发挥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在1958——1959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修建了一条长达25.5公里的红旗渠,而载入《人民日报》头版(斩三岗、过五岭、串七湖);1987年,实行区镇分设,一分为三(团山寺镇、高陵镇、久合垸乡);1998年,团山寺镇被确定为湖北省25个重点“口子镇”之一;201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基础领域研究团队,从团山寺镇境内生态相对独立的28平方公里示范起步,作为石首绿色发展试验区;2016年8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基础领域、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可持续研究院、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在湖北省石首市举办了“中国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及其全球性含义”国际研讨会,30多位海内外专家相聚石首市团山寺镇秦克湖畔召开视频会议,与全球实时分享石首绿色发展的故事。(郑双彩、廖树臣、彭华)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