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地名文化
界山口
信息来源:荆州市民政局 | 发布时间:2022-06-02 09:05

在石首城区,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山峦,其山峰依次为南岳山、 马鞍山、文峰山(又名笔架山) ,在马鞍山与文峰山之间,有一条界口,名界山口。

这条地名的来历,存在多种说法。

在1982年编修的《石首地名志》上是这样说的:"相传明朝兵部尚书刘大夏回到家乡桃花山, 和当时石首的邱知县发生争执,邱认为刘做官是界山口地脉之缘,于是邱知县兴工斩断山口,所谓挖掉地脉龙神,以消心头之恨,故名界山口。"这种传说,未免有牵强之嫌。在明朝,确有刘、邱其人, 他们也是同科进士,既是文人相轻,互不买帐,总还不会挖断与刘毫无关联的山脉去毁他的前程。再说,刘虽住在桃花山,却属华容辖地,说明他是华容人,怎么与石首地脉有关呢?另外,顾名思义, 界山口是以此为"界",并没有挖断的含意。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在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左右,东岳山佛教徒与南岳山道教徒争山头,闹得不可开交,东岳山佛教徒,拉拢政界人物及商界人士,强夺南岳山地,强逼道众下山从俗,后经武昌长春观派来一位很有身份的道长(原任过师长)来调解,才议定仍然佛主东岳山,道主南岳山。可南岳山必以马鞍山与文峰山之间为界,界外不能视为道徒基地,设香火炉。这一事实,确实存在。但界山口这个名称,却并未在百姓中叫开,因为经此往来的人并不很多,当时这里还是荒郊。

后到民国32年,日军进驻绣林后,布营森严,在营地四处竖着警牌:不准中国人进入。当时这里是日本宣抚班警戒地,竖有“不准华人进入”的牌子,常常有人经此上山而误入其警戒范围,被抓住毒打,或者投入水牢,所以人们把此处视为“中日之界,生死之交。”

抗战胜利后,人们就把此处叫作戒山口。提起此处的往事,无不咬牙切齿,痛恨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解放后,开山造林,移民建村,办工厂,形成了一条南北通道,人们也渐渐地把“戒”山口改成了“界”山口。

这后一种说法,入情入理,自然是地名的由来。(郑双彩、廖树臣、彭华)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