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地名文化
承载中华美德的“蛇入山”
信息来源:荆州市民政局 | 发布时间:2022-01-14 08:49

在远古时代,荆州市中心城区所在地是长江中游三角洲与汉水中游三角洲交汇所营造出来的一片冲积平原。在这一带地域中,所谓山,都只不过是一些小土丘而已,算不上什么高冈卓阜。但是,位于沙市区长港路与江汉北路交叉口东北角的蛇入山,则是一座古往今来非常有名的山。

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版的《江陵县志》在“卷之三·方舆”中,曾专门设有《蛇入山》词条。书中对其记叙为:“蛇入山,相传孙叔敖埋蛇处,今更名阴德山。《志余》:在城东十里,塔桥北,皆故家马鬣也;春和草碧,游侣多萃其上。”此处所说《志余》,全称为《江陵志余》,系明末清初辽藩后裔孔自来撰。自此可见,关于蛇入山的传说,至少在明朝时期就流传得相当盛行。

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将孙叔敖列为第一人表明他早在先秦时期,就是一位廉洁清正、精明能干的优秀官员。孙叔敖(约前630年~前593年),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令尹(相当于此后的宰相)。他曾辅佐楚庄王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法令,主张“施教于民”,“布政 以道”大力发展经济,关注民生,使当时的楚国能够跻身于“春秋五霸”之一。

孙叔敖的执政理念,重点在于“便民为要”。比如,楚庄王认为,楚国的物产丰富,人民富裕,不如重在鼓铸大钱,让商贸交易做一笔、算一笔,让国家愈加富足。孙叔敖说,一般的人当家过日子,小买小卖多,货币的币值太大,众人使用起来诸多不便,若是强令通行大钱,就会引起市场混乱。在他的劝说下,庄王恢复通行小钱,市场马上又变得日趋繁荣起来。

孙叔敖极为重视兴修水利,他除了主持建成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陂”与“芍陂”之外,还在楚国的郢都(今纪南成一带),利用沮水兴修过汉西灌渠。在军队建设方面,孙叔敖结合楚国的国情,订立了军法,对各部队的行动、任务等都制定了明确规定,并将其运用到训练和实战当中去。公元前597年,楚国与晋国围绕着以郑国的偏向为焦点发生冲突,继而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摆开战场。在作战中,孙叔敖他辅助庄王利用晋军内部分歧、指挥无力等弱点、以及顾忌秦军从背后偷袭的惶惑心理,决意先发制人,适时出击;随即,他机智灵活地指挥了这场战斗,刚一出动战车,鼓动楚军勇猛冲击,一鼓作气,迅速逼近晋军。晋军措手不及,仓惶溃散,楚国的左、中、右三军及楚王亲兵大举进攻,一举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的斗争中占了上风,楚庄王也由此役的胜利而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由于行政、治军有功,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但孙叔敖坚辞不受,以致其为官多年,却家无私蓄,甚至到他临终时连棺椁也没有。

蛇入山地名来历的故事,侧重点置之于孙叔敖少年时代打蛇、埋蛇的那段经历。是说在古代楚国,流传有一种说法,即为两头蛇乃世间凶物,谁撞上了都活不了。一天,少年孙叔敖曾遇上了一条两头蛇。他想,我不幸见到了此蛇,要死也没办法;最好是只死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见它。于是,他斩杀了这条蛇,并将其埋入山丘。由于他这种惟替他人着想的品德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与敬佩,所以后人便将那座山丘取名叫“蛇入山”。

仔细想来,或可这个“入”字的运用,有些失当。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入”的本意应为施事者一方的主动行为,而两头蛇乃是被孙叔敖斩杀后埋进去的,显然是受事者的一方。然而,事情之妙、也正妙在此处:鉴于孙叔敖所施行的实为善举,而在中国古人的思想理念中,善举则是理应受到上苍护佑的;故视其对于两头蛇的行为打亦不算打、埋亦不作埋,最终便以“蛇入”之说而了结此事——这便是东方道德体系中极具伦理风情的一种人文特色。

孙叔敖打两头蛇的故事流传得相当广泛,几乎到汉朝时期便在士大夫阶层中广为传颂了。其中,以儒学著名思想家荀况讲叙得最为得体。他说:

(孙叔敖)幼见两头蛇,哭告其母。其母问:“何故?”敖曰:“”儿闻人言,见两头蛇者必死;儿今见两头蛇。其母曰:“蛇安在?”敖曰:“儿恐后人复见之,已杀之矣。其母曰:“汝有此念,天必佑之,果不死。后为楚庄王相,”楚以大治,称霸。

荀况是儒家思想体系中足以跟孟轲相比肩的重要传人。他认为,在人之本性的问题上,也该视其有恶的一面,所以一个人的向善秉性,须重在强调后天环境的教育和影响。《荀子》从孙叔敖打两头蛇的故事中,突出阐释了身为楚国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孙叔敖,之所能实现辅助楚庄王“楚以大治,称霸”的毕生勋业,是与其少年时代便立下了一心向善的宏愿,以及他母亲鼓励儿子诚心为善的劝慰和开导所密不可分的。

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持执如一地崇尚以务真、向善、求美为核心内容的伦理观与人生观,并以此构成了传统的民族美德。历朝历代的先贤前哲,无不以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而启迪后世;诚如《荀子》所讲叙的孙叔敖打两头蛇故事一样,这些极富人文色彩的言行教化,以事喻理,以情感人,犹如清甜甘露,好似涓涓细流,浸润、涵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田。从这个意义上看,沙市的“蛇入山”不仅是处地名,同时也是历代上一辈人训诲儿孙后辈的德育教育基地。

今天,在沙市的蛇入山上,还塑有一尊少年孙叔敖奋力打蛇的英武雕像,它以生动传神的形象塑造,展现出了这位杰出人物自幼即拥有的那种不为恶物所魇、惟替他人着想之崇高情怀,进而以其丰厚的人文内涵,昭示当代,垂范后人。(陈礼荣)

沙市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公室报送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