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地名文化
“侴 潭” 探 幽
信息来源:荆州市民政局 | 发布时间:2021-08-30 09:45

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侴潭作为地名最先见诸文献,当数南宋学者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该书于江陵府之“景物”(下)中,设“侴潭市”词条。称其:“去城六十里,亦江陵一市井也。号侴潭市。”在此书中,与其相提并论的唯有沙头市(今荆州市沙市区)等。如此说来,至少在南宋时期,侴潭就是江陵府境内足以与沙头市比肩并立的一大市镇。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版的《荆州府志》,则于“古迹”中设“侴潭城”词条。称其为:“在郡东北七十里,翼城左右,大冢对峙,状如偃月,一曰偃月城。”可见自南宋到清初,宋代侴潭所原有“市”的功能,似已在这四百多年间逐渐消亡,而其“城”的容貌即愈加凸现:它以那“状如偃月”的形制,又被叫作偃月城。

清乾隆年间修的《江陵县志》,对偃月城的描叙则愈加偏重于其“为关圣屯戍之所”的历史胜迹。时至清末,这一带因日渐败落、萧条,仅设乡一级行政区划“侴潭店”,但其辖区范围还一度延展至今属潜江的几个村。因“侴”字冷僻,故在民国年间还有人将其讹称为“绸缎店”,一时传为笑谈;现今,此处为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皇陵村的侴潭居民点。

侴潭东邻四湖总干渠,西北与长湖习口闸毗邻。古偃月城现残存的一段城垣略呈南北走向,全长约200米;基宽约15米,高3至4米,顶面宽3至5米,黄土夯筑,略有凹陷,城垣内曾有宋影青瓷片出土。城垣上植被繁茂,密不透风,其南端叫“城止头”,有一条村际公路由东向西穿过。观音垱镇资深文史工作者高祖泉先生介绍说,在城止头顶部及附近的侴潭店,于清代曾分别立有两块石碑;城垣上的石碑镌刻有“关圣帝偃月城故址”等文字,而侴潭店的石碑则镌刻作“关圣帝旧驻军处也”的字样。

经现场考察,侴潭的盛衰兴替,全与内荆河(古名夏水)的水道变迁紧密相关: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尚有三桅木帆船能够沿河道驶过侴潭。此地偃月城遗址历经近两千年的风雨剥蚀,无垮塌、无崩裂,实为世间一大奇迹;作为关羽当年坐镇荆州时所建的一座军事要塞,它扼守于古夏水的咽喉要道,是其率荆州水军北伐樊城的滨水出发地。          (荆州市沙市区民政局  陈利荣供稿)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