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地名文化
白杨巷和青杨巷
信息来源:荆州市民政局 | 发布时间:2021-07-16 10:03

在荆州市沙市区,有两条小巷的名字上过古代二十四史中的《隋书》和《北史》,有过这样一份“经历”的地名,一般来说还真不多见;不过史籍凿凿,那倒的确是名不虚传。

在南北朝时期,沙市区那时候还叫“江津”,是荆州城的外港市镇。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湘东王萧绎自幼好学,多才多艺,自从他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着长江中上游广大地区以来,在其身边就聚集了许多当年国内有名的顶尖级人才。因荆州城内的地域有限,随侍于萧绎左右的文化人,有不少就住到了城外的繁华商业中心江津。

在这些文化人中,住在江津白杨巷的何妥,与住在青杨巷的萧昚[shèn]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两位才子。由于其时世道多艰,兵连祸结,那位萧昚的生平事迹因史迹漫漶,早已不为后人所知了,倒是何妥因在历史上成就突出,以致《隋书》和《北史》两部史书,都将其列入列传的《儒林》条目之内。

何妥,字栖凤,因其聪慧敏颖、机灵明达,故于十七岁那年便因受到了萧绎的青睐,就被征召到荆州湘东王府做了一名侍读学士。据史籍记载,何妥本是西域(今新疆至中亚地区)人,因其父自年轻时起就开始进入内地经商,后来发财成了个大富翁,并在四川郫都区安了家,所以当他年仅八岁时,就被送到当时梁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接受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儒学教育。

公元552年,萧绎在荆州即皇帝位,历史上称之为梁元帝。两年后,萧绎的侄子、雍州刺史岳阳郡王萧詧勾结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派出于谨、杨忠等统率五万西魏大军,围攻荆州城。梁元帝萧绎战败被杀,何妥与众多梁朝官员及荆州的阖城老幼被掳掠北上,进入西魏都城长安。此后,随着北周取代西魏,而隋文帝杨坚建立的隋朝又相继取代了北周,一直逗留在北方的何妥便以其超卓才华与过人学识受到了当局的特别器重。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时任国子博士、兼通直散骑常侍的何妥荣膺重任,负责依照前朝旧制考定宗庙雅乐,以期为这个重新赢得大一统天下的新王朝,制定出一套符合儒家规制的礼乐体系。由于他自十多岁时起就在梁朝国子学内读书,青年时代又追随在梁元帝萧绎的左右,受到了儒学教育的全面陶冶和深刻影响,因而为其依律制作出的清、平、瑟三调之声,节拍和谐,尺度优雅,受到了宫廷内外的广泛赞誉。接着,他又制作出了天子宴饮、出行时所用的《舞革毕》、《铎》、《巾》、《拂》四种舞曲,由此令其名声大噪。

何妥的前半生,都是在南北朝时期战乱最为频繁的岁月中度过的,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故当他到了晚年之后,欣逢国家统一的大好局面,于是便埋头著书,决心要把自己的平生所学都要留下来。由于他奋力笔耕,因此到晚年著述颇多。据统计,由他留下的著作,便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庄子义疏》、《封禅书》、《乐要》等数十卷。鉴于何妥在中华文化传播中所做出的突出功绩,以致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还被朝廷授为国子祭酒(国家最高学府的行政长官)。

回顾何妥的生平阅历,唯其在沙市白杨巷居住的那段时间,是他在学习上最为安宁、也是收获最为丰厚的一段时期。在那段日子里,身为湘东王府、或梁元帝内廷侍读学士的何妥不仅正值春秋鼎盛、年富力强的黄金时代,同时他还可以广泛涉猎萧绎所悉心搜集到的秘藏珍本图书。这段经历,无疑为其后来撰写大量著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当时在荆州就有这样一段谣谚在民间流传:“世有两隽,白杨何妥,青杨萧昚。”古代沙市的白杨巷和青杨巷这两处街巷名,据此而永载史册。

现在,略呈南北走向的白杨巷和青杨巷,都在中山路商业街的南侧,相距不过30多米,皆为自中山路进入长江渡口的南北通道。抗战初期(1938~1939年),中共沙市地下党组织利用其突出的交通便利条件,在青杨巷18号民居内曾秘密开办党员和积极分子训练班,为动员革命青年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培养出了一批后备干部。解放后、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我国城市社区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涌现出了一大批党的优秀基层工作者及积极分子。在这股时代风潮的簇拥中,沙市青杨巷居委会主任杜远琴是其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代表。她身居里巷,心系群众,不仅在1990年党中央举办的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而且还相继被评选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中共湖北省第七届及第八届党代会代表、湖北省劳动模范与级省优秀居委会主任。沙市的青杨巷,再度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为真、善、美的光环所笼罩而受到人们所密切关注的中心视点之一。

后来,因地方政府为加固荆江大堤堤脚以及棚户区改造的需要,相继拆除了中山路南侧的一片民居,致使这两条小巷都只剩下了一段不过百米的巷道。后来,因种种原因,青杨巷居委会被撤销,而所剩房屋也都被纳入新翻修而成“中山路步行街”的门牌附属编号,但那幢为沙市市文物管理处于1990年5月1日所公布为“保护单位”的“青杨巷18号革命遗址”的匾牌,仍依然悬挂在“中山路19-5”门牌的右侧——千载名巷,存此孑遗,也算是为证实沙市青杨巷在中国古往今来历史长河中的地位,留下了一处可供后人凭吊的文化遗存。(陈礼荣)

沙市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公室报送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