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地名文化
伍场村——孰忠孰奸任评说,与伍子胥相关的地名事
信息来源:荆州市民政局 | 发布时间:2020-07-24 09:14

伍子胥,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是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家场村人。在传奇、坎坷和备受争议的一生中,他的主要业绩和活动在吴国(今江苏一带),但在家乡监利也留下了众多的足迹。

伍场村。黃歇口镇伍场村,以前叫伍家场,2000多年前称“伍地”,伍子胥就出生在这里。据伍场村伍氏所藏《伍氏家谱》记载:伍子胥“奢公次子,周灵王十三年(前559年)鲁襄公十四年九月初九曰辰时生于伍地……”。

又据《伍氏家谱》记载“参公,仕楚庄王时为大夫。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甲子,佐庄王败晋师于口,以功封伍地,遂为伍姓。”参,是伍子胥的曾祖父。为楚庄王大夫,在楚庄王争得春秋时期霸主地位的过程中立了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忠于楚庄王,一心为国,敢于冒死劝谏庄王勤于政事,争霸群雄;二是献计庄王积蓄力量,加强战备,伺机打败当时势力最强的晋国,扫除称霸大业的障碍;三是在晋楚之战中,楚主战、主和意见不一,举棋不定时,透彻分析敌我态势,说服楚庄王,迎战晋军。结果晋师大败,楚庄王成了又一代霸主。楚庄王以功将境内富庶的“伍地”作为“食邑”分封给参。参得到伍地后,就以“伍”为姓,自此,伍参之后伍氏就在伍地繁衍、生息,连续几代英才辈出。

伍举,伍参之子,伍子胥的祖父,为楚大夫。清同治《监利县志》人物志中记载:举善为说辞,献规进谏,婉而多风。最著名的是曾写《论美》劝戒楚灵王。“惜王不悟,未克令终。”但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的观点,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伍奢,举之子,伍子胥之父。“奢嗣父位,平王使为太子建师。

攻书处。在黄歇口镇鸭桥垸。伍子胥年少好文,刻苦读书。后人在攻书处建有伍员庙,庙前有一楹联日:“庙貌壮古今,忆伍员攻书还留胜迹;神光高日月,喜鲁班降世显灵威。

跑马堤。伍子胥年少不但好文,而且喜武,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练武的地方,现在依稀可见的是一段跑马堤。伍子胥的武功力压群雄,相传,在秦哀公举办的临潼斗宝会上,伍子胥一口气吹灭了秦国的至宝“万年烛”,又以“怒秦之火”将“万年烛”重新点燃。还力破秦国的“绝龙阵”,大灭了秦国威风,为楚国争得了荣誉。又传说,伍子胥在东周皇城洛阳的比武夺帅会上,因左右两手各举生铜铸造的千斤巨鼎,夺得“正宗明辅”的虎头帅印,周景王还特派使臣到古容城,修建了一座“伍子帅府”。

后悔池。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熊建的老师。楚平王七年(前522年),伍奢因谏阻平王“纳太子妇”,遭到楚国佞臣费无忌的陷害。不辨忠奸的楚平王冤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伍尚,并追捕伍子胥。伍子胥逃回故里,想携妻出逃。妻子贾氏嘱伍子胥先行一步,自己却在屋后池塘投水自尽。伍子胥见妻子久等不来,便折回见此惨景,大哭不止,泪水涟涟流进池里,此时苍天为之感动,大雨滂沱,池水外溢,长流不止,似乎诉说子胥痛之切,悔不尽。后人因此将该池称为“后悔池”。

倒插槐。伍子胥离家出逃,来到白鹭湖一渡口。这时,天色已晚,湖水茫茫,追兵将至。身临绝境之际,忽见一位少女,从湖中荡着渔船迎面而来。少女将他让进船中,躲过追兵。少女告诉他,自己姓王。当少女知道伍子胥的遭遇后,连忙回家弄来米饭。伍子胥甚是感激,行前,再三叮嘱王女不要泄露他的行踪。伍子胥走了一程,又返回想再次交代,却不见王女的身影,只有鞋袜留在岸边。伍子胥顿足涕零,对天发誓:日后若能报仇,定当修建庙宇,永为祭祀。又在王女投水的草地上,倒插一根槐树枝为标记。后人将此地名为“倒插槐”。

王女山。公元前506年11月28日,伍子胥率吴国士兵攻入楚国都城郢都,报了父兄冤杀之仇,随即返回故里,寻得王女投湖之处。只见当年倒插的槐树枝已长成高大挺拔的槐树。伍子胥命令士兵在树边筑起一座方圆十余丈的高台,高台上修建起了一座王女的“衣冠冢”。后人将此高台名之曰“王女山”,又名“插槐山”。

王女庙。伍子胥又在王女“衣冠冢”附近建起一座庙,名曰“王女庙”,又称“报恩庙”。

王家埠。王女渡伍子胥过湖的渡口,是白露湖的“先家埠”,人们更名为“王家埠”,以为纪念,其名沿用至今。

伍子胥宅。即伍子胥旧居。清同治《监利县志》方舆志.第宅中记载:伍员宅在县西北。也就说在伍子胥的老家伍场村。明代万历初知县李纯朴初到监利上任时,即谒伍子胥宅,写下了《伍子胥宅》诗一首:“事既可倒行,槐亦可倒插。吁嗟千年枝,犹身披金甲”。可见伍子胥旧居至明代万历前,仍保留完好,可供人瞻仰。

伍子胥墓。实为伍子胥衣冠冢。明万历《湖广总志》44卷记载:伍子胥墓,县西北梅林垸。梅林垸也即伍子胥的家乡伍场村一带。

伍公祠。清同治《监利县志》营建志.寺观中记载:伍公祠祀子胥,在县南。伍公祠遗址在今容城建设大道22号,县供销社农资公司仓库院内。

伍子胥庙。也名伍大夫庙。据清同治《监利县志》营建志.寺观中记载:伍子胥庙在香城。清代诗人蔡文洽拜谒伍子胥庙后写了一首《伍大夫庙》诗:“踏遍吹箫路,重寻伍相祠。黄金谁铸像,碧藓自侵碑。泪尽鞭尸曰,魂伤抉目时。空闲小海唱,千载有余悲”。

伍子胥帅府。据史料记载:明清时,伍子胥帅府位于县衙内,即原县政府正门朝南20余米处。是座长约16米,高约10米,宽约6米的古城楼。帅府之前10多米有一道高高的围墙,围墙有两个城门式的门洞。门洞隔路正对着衙前街(今新华3巷),城楼外用城砖砌筑,内用泥土充填夯实,正中拱门之上嵌有石板阴刻的四个大字:容城古治。拱门左边竖一高大石碑,上刻:伍子胥故里,故称城楼为伍子胥帅府。城楼背后有供登临的砖砌台阶,城楼上四周雉堞如带,中央建有四柱方形凉亭,亭前树一高约8米的木旗杆,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