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地名文化
程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信息来源:荆州市民政局 | 发布时间:2020-01-17 14:52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程家集,位于监利县西大门,毗邻江陵、石首。相传始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仿佛打算沉寂在江汉平原,谋划一出藏在深闺人未识。孰料,1988年,一部电视剧《枪声再起》取景拍摄;1989年,一篇处女作《程家集古镇纪游》首度推介;1990年,省政协主席沈因洛一次莅临视察题词,宛如三曲轻音乐,叩启深闺。联想到华人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在《连城诀》中述及程家集明代风情,人们才格外关注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小镇。

古镇南襟长江支流,北连荆州府道,交通便捷。水路源自江陵拖茅埠出长江,上航川黔。后因江口淤塞,留有故河道,史称程家集河(俗称老长河)。东至内荆河出长江,下行汉口,是监利西部主要汇水支流之一。陆路西经江陵普济观、郝穴至荆沙地区;东经莲台、刘家铺抵监利县城。明清《荆州府志》《监利县志》有载。

据《程氏宗谱》记载,“官授参政”的登隆公于元代中期自湖北英山迁入监利神童垸,延至后裔“丙四讳凰”,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迁入程家集(为落叶地始祖),初事农耕、后建码头、开店经商,渐呈“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之势。商贾始称程家集。后有湖广、河南、江西、安徽等五省五十多个姓氏纷至沓来。其中,明封“大学士”宋濂公之后裔安定公,于成化十九年(1483年)辗转至此,自中集向东延伸至魏桥口,建成南北走向三岔街,折返新桥口南宋家台(《宋氏族谱》)。程家集主街长三里,呈东西走向,宽约五米,清朝前列入全县三十六个镇市之一。1960年代,因开挖中心河截断,古镇现长一千多米,一百多栋民房中八十多栋保存较好。

古镇因集而兴,地锁三县;金带环抱,龙水相连。至清末民初,仍店铺竞列,小巷横贯,风樯弄水,车马填街,赓续有商必争的“小汉口”。今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商业盛景,湖北民居代表”。难怪《湖北诗词》常务副主编王崇庆先生,2015年孟春慕名踏访,写下《临江仙·程集古镇石板街》:

“流韵小街青石板,家家黛瓦灰墙。木梁木柱木门窗。车辙谁碾出,道道是文章。

茶馆依然生意旺,铜壶碗盖茶香。回流仿佛古时光。翁婆麻将抹,不老是牌坊。”

旧版《湖北通志》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王在此修建豪华离宫“荆台”。独特的地理形胜,衍生出区域文化。

古镇民居多为一层,二三开间,宽五至八米不等的多进式砖木结构,马头式山墙。一进用抬梁,后宅立柱头,屋面盖小青和亮瓦。临街为店铺,侧设账房。中进为堂层,后进为货栈,院落为晒场。一二进中留天井、装报顶,嵌扇门窗。店铺均为排列式板门,多刷桐油,少施彩绘,殷实人家置望江楼或观街阁,尽显天人合一之意境,充分体现商住两用、多变适用,既通风又采光的建筑风格。真可谓:“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

为适应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的季风气候,明末清初有社会贤达领衔筹资,铺成单向青石街面。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乡绅胡魁庭着手扩成犬牙相制、五块纵横的鲫鱼背型,又因往返客商或农家,惯用鸡冠形加铁箍的手推车,年长日久,辗成辙痕。上、中、下集三块“功德碑”横卧街下,两块百多年石质下水道盖板,功能依旧。因之,石板街与古魏桥,名载《监利县志》唯一“古建筑”。

街巷码头与家院埠头,彰显街道空间形态,河道因便就利均衡而又稳定,亲切而不封闭的商埠特色。每到丰水季节,过往商船日破百艘,三岔街“碗船埠”须预约装卸。陆路车马骡驴、肩挑手提,须驻足让道。酒馆、茶园与旅店经常爆满,光顾“典当”与“钱庄”的客户络绎不绝。相关服务业如中药店铺乃至邮政代办等应运而生;手工作坊如酿酒、剿丝等蓬勃发展。尤其是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八家中药店占全县十分之一,现存一排逾百年的药柜便是明证。1903年,跻身县邮政总局所辖五条步班邮路之中,至宣统三年(1911年)设“程家集邮政代办所”,十年后更名为“村镇信柜”,又是全县唯一。有诗赞日:“青石小街三里间,商船鹜集客留连。公平交易播声远,江北繁华一市廛。”

以内诚于心,外信于世的店铺招牌,如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或某记商号,中堂悬匾如崇德思本、仁亲为宝、厚道传家等不落窠臼。以童叟无欺为念,赢得近悦远来。创业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的“聂仁和药店”,重义轻利,敢为人先,于外姓收徒,女性司药等,至第五代传人聂方信先生(1945一),学医从军。2002年起,既传承祖训,又中西合璧,研治秃头,饮誉荆楚。还有百年老字号“敖亿诚斋”“熊义和银楼”和“冉家豆腐坊”等,印证古镇旧联:“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大凡古镇,必有食俗。撇开农历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居家秋冬必备“娃娃萝卜菜”等,枚举两例。“明清擀杖面”缘自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深秋,皇宫国室被窃,钦命从速侦破。北方籍一主二仆日夜兼程拂晓抵古镇。为充饥,征得“胡记面馆”认可,将面团压扁切条煮熟捞出,辅以佐料,餐毕付钱,跃马赶往一弓堤过江。胡老板如法操作,品味极佳,遂诡称高人秘传,生意红火,同行称奇,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传至金庸先生笔下,七十年代被古镇人收于记忆中。清光绪七年(1881年),敖氏焕公见古镇中秋月饼从外埠采购,既耗资又不合口味,遂只身赴汉拜师,学成开张,门庭若市。诚如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糖。”继而推出四季喜饼,畅销至今。现存“敖忆诚斋”模具与清花瓷笔筒便可佐证。

佛教礼法,名噪鄂湘。据相关志书和族谱称,镇东“文昌宫”肇基于明景泰年间(1451至1456年)汤、孙二姓,风闻同宗举子名登金榜,为遥祀祖先合建土地庙。后倾废。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由宋氏家族重建。镇北“永福寺”,由刘姓牵头,为思桑念梓,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风格迥异,上世纪四十年代毁于战火。所幸80后聂洋波收藏阴刻“永福寺”脚砖数十块,权作纪念。镇西观音庵,为周姓绍公崇善侍亲,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镇南新山寺,为王姓先姑不拘封建礼教,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这此名胜古刹兴建之初,雄伟幽深,香火旺盛。历经“文革”劫难,除永福寺外,均在原址和易地重修。其影响之深远,非文昌古宫莫属。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宋濂与胡惟庸郎舅系元末进士,归明同封“大学士”。濂公专司太子授业之职。因朝廷一起公案,庸公不日毙命,濂公因马皇后施救免死,逐出京城,逃至四川梓桐县七曲山文昌古宫,与李氏夫人“深感委屈,险人鬼录”,遂改姓更名魏始建,叮嘱儿孙耕读为本,忠厚传家……后裔魏天治几经迁徙至程家集,复称宋安定。成化十九年(1483年)秉承祖训,先架木桥,后建家庙。十九年后推倒茅庵,仿七曲山文昌古宫重建庙宇,清誉远播,后应长江两岸香客苦求,改称“文昌宫”。竣工开光,香火趋旺。众僧闻钟而起,闻板上殿,闻梆过堂,闻鼓而眠。后多方化缘,建成南北对应的殿堂佛院,过街楼煞是壮观。十九世祖国和公曾任住持。时有联日:“文运天开,知此地潜通性海;昌民圣教,愿斯民广种福田。”

六世祖伏昂公饱读诗书,英年出任石首县令时,慷慨解囊,拆木桥建石桥,为追思远祖,托名“魏桥”。至二十世祖传礼公,字顺成,幼承庭训,聪敏通达,荐任族长,于民国廿五年(1936年)独资翻修。今楚山作《喜春来》云:“老长河系通衢口,北往南来客点头。口碑史志均传留。名胜久,纵圮亦风流。”因河道淤塞,政府出资整体翻修,于2016年2月竣工,古风依旧。还有上集新桥,亦为宋氏家族兴建。

古镇崇文尚乐,民风淳朴。有《古风》日:“春节玩龙灯,清明祭祖坟。端午赛龙舟,中元悼亡灵。四季品楹联,中秋赏月明。重阳饮菊酒,因事听戏文。随乡须入俗,方算程集人。”每逢春节、元宵,鼓乐阵响,鞭炮声脆,来自四乡八岭的龙灯、雄狮、蚌壳精、采莲船等,各具风采,争相竞技。古镇内外,盛况空前,仿佛置身游乐园中。端午龙舟竞渡,更是情趣盎然,连年有此举,直至“文革”前。有《天净沙》云:“蓝天碧水林荫,鹅群花蕊风铃,自古情牵八岭。龙舟流韵,将军击水出征。”(楚山《新桥口》)此外,还有做堂会、说评书、玩皮影、草台戏(新中国建立前后,周边须预约)。等等。

若说一枝独秀,莫过于农历正月“人日”夜,家家于堂屋内扣脚盆放鞭炮。相传,在成都为邻的李、杜两家,为生存计,结下宿怨。后辗转至古镇,又因生意纠葛剑拔弩张。某年除夕,围炉守岁,李家决计和解。于大年初七携鞭炮拜年,杜家闻信出门躬迎,由后生辈成礼,冰释前嫌。古镇人纷起效仿,传承至今五百多年未衰。还有,清同治元年(1862年),由周、聂、熊、徐、杨、钟姓等创建的“江西会馆”(末任会长聂垂荣1908—1966年);由湖北咸宁、汉阳、通城、通山与湖南客居同乡,于清同治七年创建的“五帮会馆”(末任会长李柏元1901—1972年)周济同乡,和睦邻里,至今传为美谈。

古镇历为兵家必经必征之地,也为新中国孕育军中儒将、警营骄子。元至正廿二年(1362年),农军首领陈友谅。明崇祯十五年(1643年),农军首领李自成,宿营古镇,或挥师南下,或攻克县城。据清同治《监利县志》载“程家集之难”:清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初,川勇至江陵普济观,程家集乡绅程宗珩、程家祯招募团丁二百余人应之。太平军侦知,于中旬某日深夜,自县城至古镇偷袭,一举歼灭,焚烧民房一千五百余间,程家珩被当场刺死,程家祯跳水溺亡。此役列入晚清监利“五大战事”之一。

1929年至1930年,古镇是周逸群、贺龙与彭之玉等中共老一辈革命家,创建湘鄂西根据地后勤物资集散地。1930年9月22日。红二军团在此设伏,阻击沙市来犯之敌,一举攻克监利县城。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五师襄南指挥部在古镇设立分支机构。有力地指挥了监沔抗日斗争。古镇刘光汉(1904—1943年)抗战爆发加入中共,任地下第四联络站站长,以教书作掩护,巧妙组织,宣传抗日,后因病殉职。经商名绅胡家柏先生,配合我军带头认购国债,合谋袭击日伪,携子虎口释羊……

1997年7月1日,从古镇走出的将军熊自仁首任驻港部队政委,继任司令员,晋升中将,后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10月,应《监利报》特约,撰写《家乡的月亮最明亮》,为人传诵。1998年,时任程集派出所所长陈德喜同志,因政绩突出,荣膺“全国百名优秀警官”,当选湖北省人大代表,晋升县公安局副局长。

许是新姿承古韵。1980年10月5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伯克教授在李先念夫人林佳楣陪同下,接见青年医生陈学军、章莉琼;海内外著名书法家王遐举、王轶猛昆仲,挥毫题写“文昌古宫酒”和“程集粮液”;青年农民刘克洲自费主办“荆州地区‘白甫杯’中国象棋赛”,饮誉国家棋协;原棉花采购站退休干部张新庭,化缘兴办“程集镇‘和谐杯’春联大奖赛”,名扬《对联》与《楚都文学》;镇财政所退休干部楚山领衔组建“程集镇诗联学会”,定期出版《荆台诗词》七期,被诗家誉为“在乡间高举吟帜,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钦佩之至,古镇腰鼓队、管弦乐队和演艺协会等,诠释“深情传楚地,宏义润乡亲”。乡土作家著述二十多部,频获点赞。

“闻风便有三分醉,入口平生一品香。”此联赞美传承古镇作坊、推出监利茅台“程集粮酒”。1987年建厂,2003年改制,王克武任厂长,自2006年起,荣获“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和国家“双优产品”称号,个人“加冕”荆州市劳模、县政协委员、镇工商联合会会长。2014年元月,“深圳雪姿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步武,乐与镇县签约,投资九千万元。2016年,改扩建六千平方米“园林式酒业”,益发吸人眼球。

千年古韵程家集,以其风格独特的建筑文化,诚信守规的商业文化,开拓进取的创业文化,以文化人的道德文化,忠孝仁义的家训文化,寓教于乐的民俗文化,劝人向善的佛教文化和包容兼举的会馆文化,等等,2007年5月,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铜匾(全国一百五十六座中湖北仅五座)。2010年,以“文化主题定位为‘魅力名镇,文化程集”,入编《东方雅典·荆州》;2014年,以“程家集自春秋起,荆楚文化兼收”,入编《中国古镇游》;2016年,以特约拙稿《流韵小街青石板》,人编《湖北古镇》。而今,大凡涉足古镇者,多以不踏访石板古街、不品尝“程集粮酒”、不翻阅《古镇春秋》为憾。

2016年5月20日,县委书记黄镇、县长黄祥龙率相关部门来到程集古镇,就如何推进程集古镇的保护和开发进行调研。据悉,投资三千万元。至2016年底,已维修或重建仿古民居二十九栋,如“将军楼”“刘记茶园”和“街道办事处”等。置身其间,悦目可心。

千秋不老唯文化。古镇人渴望修复立于1997年仲夏、毁于2014年仲夏的沈因洛题词的时代标志碑,公开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名片……(摘自《监利文艺》2017第1期)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