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地名文化
六合垸的来历
信息来源:荆州市民政局 | 发布时间:2019-09-05 11:09

百年沧桑,世事更迭。然而,20世纪的20年代,洪湖地区早期革命者、共产党员熊传藻、郑崇实、胡兴坤等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祉的业绩,经过百年历史长河洗礼,更加光鲜亮丽。新堤镇六合垸的形成,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新堤街道西北,远处是百里洪湖,近处是约三十平方千米湖滩。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它不仅养育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成千上万农、渔民,而且是新堤镇的屏障和门户,是新堤镇繁华的原动力和增长极。然而,旧社会的官僚政府哪管百姓死活?洪湖本来就是个“水袋子”,滩涂地更是“水窝子”。当地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自发地拦水筑堤,俗称筑民垸。如撮箕湖垸、乘风口垸、杨嘴垸及荣家湾、傅家湾等,这些垸子合起来不过一两千亩地。它们虽然像几颗闪烁的星星镶嵌并拱卫着新堤,使繁华的新堤更加兴旺发达,光彩夺目。但是,洪湖十年九水,每年梅雨季节,天就像穿了窟窿一样,瓢泼桶倒,这些“草要子”一般的民垸堤埂,哪里挡得住日夜暴涨的洪水啊,总是先后溃口,一个不留。垸民们一年的劳动成果和希望全部泡汤……年复一年,年年如此。唉!啥时候是穷苦人的一个头啊!

共产党来了晴了天。1926年10月,中共新堤市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熊传藻仼书记,委员有郑崇实、胡兴坤、陈秀山等。他们发展党员,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当时,洪湖尚属沔阳县,新堤地区远离府衙,属鞭长莫及之地,共产党在这里势力很大,沔阳县衙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此后一两年内,这些共产党人为人民谋福祉的抱负得以施展且部分实现。其中兴修垸堤把几个小民垸连成大垸,使其成为旱涝保收的万亩良田最为著名。

1926年冬,熊传藻亲仼总指挥,郑崇实、胡兴坤等任指挥长,成立了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指挥部。当地百姓闻讯后,欢呼雀跃,有钱的岀钱,有力的出力。只见从张大口大埧起,到老闸口(现在新闸旁的剅闸,而非荷花广场的老闸),连绵十多里,红旗招展,人声鼎沸。郑崇实、胡兴坤等人带头跳进寒冷的湖水里,拉茭排,筑壕垱,用手车子车水,样样抢着干。党员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老百姓个个像小老虎,两天的活儿一天干完。张老么家的儿媳妇,嫁进门才几天,也撸起袖子、卷起裤腿,加入“传泥巴”的行列中;乘风口村年近六旬的王大婆,三寸金莲也毫不示弱,挑起担子紧跟队伍不掉队。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冬春下来,大堤雏形告成。说来也巧,第二年是少有的干旱之年,上年筑的堤脚和堤身不仅未受水洗浪刷,而且像打了硪一样,更加结实。又一个冬春到,决战来了。熊传藻、郑崇实、胡兴坤等认真研究,发动群众,不仅动员包括新堤街道的商户和手工业者,而且决定进一步请来曹家嘴、戴家场的劳力,按工计酬,抢晴天、战雨天,日出工达五千余人次,完成土方近万方。

在筹资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值得一说。新堤地区最大的资本家涂老三,生怕出一分钱,躲到汉口不露面。郑崇实、胡兴坤带领指挥部几个人,到汉口像寻牛一样的找了三天,终于把他逮回新堤,带他到齐腰深的淤泥堤脚旁走了一遭后,再问他:“你是愿意出钱还是出力?”第三天,他乖乖的向指挥部捐现洋二千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道长十七里、脚宽二十多丈、面宽三丈、高五丈余,可御海拔27米洪水的大堤形成了。它与新堤附近长江堤段和老闸河堤互为犄角,形成一道抗洪屏障,不仅使六合垸内农田旱涝保收,而且使新堤地区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免受常年淹水之害。

大垸形成后,如何命名,更有一段佳话。熊传藻总指挥在验收完大堤工程后,欣然题诗道:“五行原是寰球轨,六合始能移泰山。想见稻香堪一笑,愿将热血化堤砖。”于是,取“六合”之意为大垸之名。当年夏天,尽管遇到少见的洪涝灾害,但大堤巍然不动,堤外惊涛骇浪,堤内鸟语花香。六合垸的百姓们,怀着丰收的喜悦和感激之情,给中共新堤特别支部送了一块“六合垸之魂”的红木匾额。

解放后,洪湖县人民政府将新堤的一条繁华街道命名为六合路,以纪念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业绩。

今天,六合垸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连接六合垸的是更加坚固的洪湖围堤。然而,六合垸这个名字和它的组织者们一样,像一座革命的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洪湖人民心中!(郑从华)

打印|关闭